来源:中国国家天文
就像天文学家们常说的那样:“任何一个坐拥优秀望远镜设备的人,都致力于搜寻宇宙中的吸血鬼。”
尽管吸血鬼学者斯托克(Stoker,1897[1])猜测这种生物或许仅存在于地球上,起源于特兰西瓦尼亚,但是近来的理论预测却显示,他们或许起源于地外空间。虽然地面上的神秘学家或者生物学者大多已经放弃了对这种美妙的神话生物的探索,但是天文界的有志之士们却从未言弃。

利用凌日系外吸血鬼巡天卫星TEvSS来发现宇宙中被晚期M型矮星潮汐锁定的吸血鬼
日前,来自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Maximilian Günther和David Berardo共同发表了利用凌日系外吸血鬼巡天卫星(Transiting Exo-Vampire Survey Satellite,简称TEvSS)来发现宇宙中被晚期M型矮星潮汐锁定的吸血鬼的方法[2]。

Maximilian Günther和David Berardo共同发表的论文《利用凌日系外吸血鬼巡天卫星搜寻太空吸血鬼》。
地外起源的吸血鬼理论——vampanspermia theory (Liter-Allyno & Oneever 2001)[3],揭示了这种生物或许诞生在宇宙空间中,驯服了小行星一类的天体,然后伴随着流星降落到地球上,这一理论也解释了为什么这种生物对于太阳光的恐惧。而这一理论的诞生也导致了学者们对于吸血鬼的不同态度,一方寻求与之和平相处,而另一方则提出我们应该提高大气层中的大蒜浓度以防止吸血鬼入侵。
由此,如何快速识别并发现外星吸血鬼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吸血鬼无法承受太阳光(其温度大约为5700K),以往的研究却发现其并不惧怕烛火或者炉火(大约1900K),而此前的一系列地面试验也表明地球上的吸血鬼细胞可以承受高至2800K的温度(Schreck 1922)[4],如果空间中吸血鬼有着相同的特性,那么意味着他们可以承受M6V型矮星及更加晚期的恒星温度。Günther和Berardo正是选择了依靠TEvSS来观察被晚期M型矮星潮汐锁定的吸血鬼(有关潮汐锁定的相关知识可以参考前文)。
凌日系外吸血鬼巡天卫星于2018年发射升空,其目标是依靠吸血鬼从恒星前方凌空飞过时造成的光变现象(也就是凌星现象)探测银河系附近的吸血鬼。TEvSS携带了四块红光敏感的CCD相机,拥有高达96*21度的大视场,更重要的是,TEvSS使用的是折射式望远镜而非反射望远镜——这避免了因为使用了镜子的缘故使得卫星无法对吸血鬼进行探测(以往的调查显示吸血鬼在镜中无法成像)。

根据前人的研究,我们已经能够确定了吸血鬼这种生物具有蝙蝠和人形两种不同形态,因此在探测恒星光变的时候我们需要对这两种形态分别进行讨论。Günther和Berardo分别模拟了吸血鬼以人形和蝙蝠形态发生凌星时恒星的光变曲线,如下图所示:

依靠这种显著的光学变化,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定位空间中的吸血鬼,至于要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那就不是天文学家需要考虑的事情了。毫无疑问Günther和Berardo的研究方法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无异于一次全新的里程碑,但是两人在文章末尾却仍旧谦逊的提到,考虑到目标选择和观测模式的偏差,以及TEvSS的观测效率在万亿分之一的前提下,在M型矮星附近观测到空间吸血鬼事件的发生率仅介于0%到100%之间。
但至少我们已经结束了几个世纪以来的错误认知,并且在接下来借助詹姆斯韦伯空间吸血鬼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Vampire Telescope,JWSvT)和有着20m口径的欧洲极大吸血鬼望远镜(Extremely-Large-Vampire Telescopes,ELvTs),我们将能够极大降低误差率,有望切实观测到宇宙中吸血鬼的存在。
参考文献
[1]:Stoker, B. 1897, The 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racula, 729, 54
[2]:Maximilian Günther , David Berardo, 2020, Searching for Space Vampires with TEvSS
[3]:Liter-Allyno, & Oneever. 2001, A Space Odysee, 2, 1
[4]:Schreck, M. 1922, Transylvanische Transkripte der Transatlantischen Transaktionsgesellschaft, 123, 32
来源:chineseastronomy 中国国家天文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YwODk3NA==&mid=2659306572&idx=1&sn=282fdff54e74b6bb687722d2612485b2&chksm=bd808cad8af705bb6cf222e2e9f074ac16ceeecb4f0fa32d41e62fcc0f539f411feff2c33d85#rd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