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时代学校的可持续性存在

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0-03-21 10: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为从古至今最主要的公共教育形式,学校的历史性贡献不可忽视,我们无法在短期内替代学校,但是智慧化已经以它的显著优势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的必要因素和发展趋势。

教育是代际之间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进行沟通的最主要纽带,学校的可持续方式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它的可持续性需要首先被证明。多元教育形式是最近的一种教育发展趋势,它的出现和形成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从根本上讲,学校教育并不是必需的。在当前,即使学校教育为主流教学方式,仍有很多教育并不是在学校中发生,学习活动存在于学校之外,所以如果想要继续探讨学校教育,学校需要有存在的价值。对于目前来说,排除人类自身,最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的是技术。我们如何帮助年青的一代用可持续的眼光和发展观来处理这些问题,应该是教育拯救世界的方式,也是学校继续存在的理由。人们批判学校是因为逐渐看到了学校没有解放人的天性和潜能,没有使人们获得处理挑战的能力,反而将年青的一代带入一个可以衡量一切的世界,包括他们的想象,甚至是他们的发展。孩子们认为学校教育才是获得有用知识的唯一途径,便将自身托付给学校,完全依赖于学校教学。这样就很容易形成“灌输式”教育。但是,教育是一个鼓励而不是压迫的过程,是一种培养孩子独特精神,而不是塑造或抑制的过程,是人的自我发展过程,我们应该确保个体在学习中的自然性。一个自然学习的人,他的好奇心会指引他,每一次主动的探索都会使思维模式更加完整,从而能够更冷静、更富有想象力、更有效地处理生活所带来的一切挑战,并且可以在没有恐惧或内疚的情况下拒绝不需要的事物。

每一个教育经验都是“目的—手段连续体”中的一个点,达到的每一个目的都是朝向新目标的手段,智慧化学校是实现人的自然发展和终身学习之“目的—手段连续体”。进入智能社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实现学习空间智能化是鹄的,亦是人终身学习的手段。学校教育作为当前最有效的公共教育形式,是搭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媒介。杜威曾在一次声明中宣称,“所有教育的最终问题都是协调心理与社会的因素”。杜威一生都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把厌学者的浪漫情怀与重建学校结合起来,互联网的发明使这种结合有了技术基础。作为一种学习工具,科技的利用空间无限。科技确实提高了处理事情的效率和实现多种设想的可能,但是我们仅应该赋予科技以工具价值,它们不应该被赋予更多价值判断。未来的社会应该是自然化的学习型社会,帮助人进行自主学习、自由选择应该成为学校和社会致力于做的事情。小孩子会有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如果一个孩子想学习学校不教的,他就会被告知浪费时间,但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个孩子想知道的不会比我们想让他知道的更重要?我们所能提供的最好方式是帮助他,让他大致知道什么是可用的,以及在哪里可以找到它们,让孩子自己选择想学和不想学的知识。未来学校应致力于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独立的学习环境,一个没有任何歧视或制度化限制的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他们可能需要的任何知识,以实现全纳教育。

人的行为趋于理性化是现代社会形成之后的必然趋势,但工具理性的越位并非应然,交往行为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更是保持两种理性平衡的砝码。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应推动人际交往,借助于智慧化学校搭建智能化学习合作共同体。现如今人与人的亲密感远低于人与工具的亲密感,人际交流比以往更为重要。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关注交往行为的合理化问题,“交往实践的职责在于,在一种生活世界的背景下,争取获得、维持和更新以主体内部所承认的具有可批判性的有效宣称为基础的意见一致”。人与人的交往催生出“欢会神契”(Conviviality)的概念,它意味着相互认同,体验彼此的感觉、想法和态度,共同努力建立并维持欢乐的社区。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已经提出人们存在于一个共同体中。借助于科技,学习者的思想意识能够跳出学校围墙,通过主动选择和多次与他人交往,磨合并确定彼此间的共同旨趣,组建各自的团体。团体内成员相互支持与关爱,在理解和沟通的过程中协调自己的行动,自然而然产生了学习,如此今后的学习形式很可能是以智慧化学校为依托的共同体式的。成员在共同体中共同学习,共同开发,每个学习者也不仅仅是消费者,更能成为知识的生产者,故而该共同体是学习与合作的共同体。学习合作共同体允许孩子们根据兴趣自主选择,组建各自的共同体,对共同的志趣怀有强烈的情怀。智慧化学校能够借助于科技帮助学习者选择和维持这份情怀。他们因明白共同体的组建是自己努力的结晶而会倍加珍惜。学习者之间以交往行为为基础,不仅仅是互相学习更是相互合作,在智能化学习空间内进行传统学习无法实现的多维度交流,从而重塑交往理性,维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

当前技术的发展又打造了一个机器化、自动化的世界,人们的理性偏向工具化,学校的生存面临新的挑战。面对全世界都在以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愿景,学校可以作为人类挣脱技术牢笼的关键突破口,找寻逐渐隐匿的价值理性,力图在未来帮助人实现全面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改革开放4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反思”(AOA1800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来源:cssn_cn 中国社会科学网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UwMjMxNA==&mid=2650136962&idx=5&sn=e866ba33225af065320bdecbb8043567&chksm=87e773c7b090fad1397cabac134fb6a16ef85a4c3d0bc127777769dd7eb2f98ef1888b1040b8&scene=27#wechat_redirec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