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顾晓松崔维成朱美芳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江苏公众科技网  |   2017-05-27 18:33

5月27日上午,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创新争先奖励大会在京举行,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同时颁奖,南通大学顾晓松院士、南通籍科学家崔维成教授和东华大学南通籍教授朱美芳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顾晓松院士参加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创新争先奖励大会

全国创新争先奖主要表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转化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研团队。该奖项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按照"德为先、术要精、能力强、基础厚、贡献大"的评选标准,经过专家评审,共评选产生10个奖牌获奖团队、28名奖章获奖人选、254名奖状获奖人选。


获奖证书

顾晓松是南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迄今以来南通本土培养的第一位院士。30多年来,他带领学术团队在组织工程与神经再生研究方面取得突出创新性研究成果,先后获中国发明专利12项、国际发明专利5项,发表SCI学术论文125篇,研究成果被载入国际英文专著与教材68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省部级一、二等成果奖3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顾晓松表示:“这个奖,让我深切感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的时代重任与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

崔维成现任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由崔维成担任第一副总设计师的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下潜到了7062米的海底,创下“中国深度”,而崔维成本人也成为探索海底极限的蛟龙号试航员。2016年,由他担任总设计师的我国首艘万米载人深渊器专用科考船“张謇”号在台州温岭下水海试。2016年6月21日,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把崔维成评为“中国十大科技之星”之一。

朱美芳现任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复合材料与智能材料,纤维成形理论,功能纤维及高分子材料,生物纤维等。朱美芳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22项,申请发明专利26项(已授权6项)。在本领域知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桑麻纺织杰出青年学者奖、上海巾帼创新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

来源:江苏公众科技网

原文链接:http://www.jskx.org.cn/art/2017/5/27/art_79_774344.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公益传播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010)86409582

邮箱:kejie@scimall.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