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江院士:2025年中国农业数字经济规模预计可达1.26万亿!

来源:新华社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赵春江16日说,目前中国的农业数字经济规模是5778亿元,预计到2025年能够达到1.26万亿元。

我们要抓住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快速发展农业数据中心,使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更大的优势。赵春江在2020多多农研科技峰会上说。

0338f4.jpg

赵春江院士在主题演讲中阐述了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巨大潜力,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和算法做科学决策,可实现多因素协同和智能控制,农业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劳动,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生产中人工劳力不足、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等问题。在未来的无人农场中,再也看不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的场面,而是各式机器高效、有序地工作。“智慧农业实际上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多个先进生产力要素融合后农业产生方式的变革,是农业信息化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级阶段。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农业从业者对农业生产系统的智慧管控能力,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赵春江院士说。赵春江院士还强调,电脑替代人脑、机器替代人力、自主替代进口,这是中国智慧农业发展最重要的三件事,为了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和社会力量,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携手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研制核心产品,加快产业化应用,引领农业变革。农业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重点应用,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发现规则和知识,构建知识图谱,通过网络可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业知识服务。据悉,赵春江院士团队研发的基于大数据的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目前已覆盖3550个品种的全息知识图谱库,包含知识图集超过1000万张、农业知识200万条、生产管理模型1.2万个。这一平台有近千万用户,平台上不仅有2690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专家、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创新团队300个、以及近50万基层农技人员为农民答疑解惑,还有智能问答机器人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平台实现了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三类人群互动,盘活了现有农业科技资源,解决了农民和专家两张皮的问题,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