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晚,嫦娥五号成功完成“地外天体起飞”,踏上回家的旅途。“挖土”“打包”“起飞”……“带货”回归的“嫦娥姐姐”还要经历怎样的旅程?从月球带回来的宝贝,又有怎样的价值?《新闻1+1》连线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共同关注:嫦娥五号,怎样实现航天史上的“首次”?
起飞后23个小时过去了,上升器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裴照宇:上升器昨天实现月面起飞之后,进入到预定的轨道,到现在为止我们对它做的主要工作是进行两次远程导引控制,其目的是其于瞄准与轨道岂交会时的预定时间,目标位置和速度,这是两次远程导引,我们还需要进行两次远程导引才能达到刚才所说的预定时间,预定目标和预定速度,之后将转入到由轨道器实施的自主控制阶段,目前上升器与轨道器处在同一个平面内飞行,其轨道高度低于轨道器,处在轨道器的后下方,现在各设备均工作正常。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时间点?
裴照宇:我们选择起飞时刻,主要考虑的是起飞后,要进入到预定的轨道,与轨道器的轨道在同一个平面内,就是说要轨道共面,这是为了后续交会对接提出的要求,另一个因素是如果偏离了起飞时刻,就需要上升器携带推进剂,来完成对起飞偏离的修正,这就要取决于上升器赋予推进器多少了,所以起飞时刻是工程的需要,而不是人为设置。
我国第一次地外天体起飞的突破性意义在哪?
裴照宇:一是从本次任务来说,它完成返回地球的第一步,也就是回家的第一步,是任务成功的必要基础。第二,从未来的小行星,火星采样返回任务来说,通过它进行了技术的实验,另外人们说月球是通往深空的中转站,地月系是太阳系的实验场,也为未来积累了技术。此次任务难在什么地方,最难在哪?裴照宇:这一次月面起飞,它不同于我们地球上的火箭发射,主要是从姿态和时间上来说。因为在地球上,我们可以把火箭摆在预先的姿态位置和瞄准的方向上,而在月面上起飞,我们只能根据着陆时的姿态来确定起飞时的姿态和方位。第二是从时间来看,起飞要为后续的交会对接做准备,所以它起飞时刻也要求很严,相当于地球上的零窗口起飞。嫦娥五号在月面上有一个取土的过程,它不仅是月表取土,还要钻进去取土,为什么要这两者要结合起来这么做?
裴照宇:当时决定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样品采集,主要是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提高采样可靠性,万一一种方式不可用还有另一种方式来采样,这样采样的可靠性就得到大大的提高。第二个考虑是可以增加样品的多样性,我们采用表面采取和钻取两种方式,可以获得更加多样的样品,也可以通过钻取的方式,来保留月亮地层的信息,这样科学价值也就更大了。如果一切顺利,“月壤”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裴照宇:这次取样从样品的角度来看,与以前美国和苏联获得的样品主要不同是着陆区域的不同。因为不同的采样点的物质成分、地层结构可能是不同的,通过研究这些样品,我们可以反演出这一区域的形成过程,进而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程的科学认知。12月6日即将进行的无人交会对接,任务关键点和难点是什么?
裴照宇:无人交会对接有三个关键词,一是交会,它是指两个飞行器在预定的时间,同时到达某个位置,实现轨道的相交。二是对接,是指两个飞行器链接成一个整体。三是无人,是指采用地面远程控制加飞行器自主控制的方式实现交会对接。交会对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样品容器转移到返回器之中,它是由两个步骤来完成的,第一个步骤是交会,为了保证顺利的交会,从火箭发射入轨之后,我们的轨道计算、轨道控制一直将交会对接的条件作为强约束,每一次的轨道控制,都考虑到了交会对接的要求,我们对轨道器进行了四次调项测试,使它处于交会对接的轨道上。又根据着陆的情况,对上升器的起飞、入轨进行了精确控制,上升器起飞入轨后又根据入轨情况实施四次远程导引,使它进入到轨道器前方的预定位置。在轨道器发射上升器之后,就要转入轨道器自主控制的阶段,由轨道器跟踪并逐步的接近上升器,完成交会的目标,在自主控制的阶段,我们采用了微波、激光、成像等多种距离测量方位测量速度测量的手段和控制技术,来保证交会的准确科考。在交会之后要进行对接,我们采用了抱爪式对接机构和弱钻机的对接方式,用轨道器对接三个抱爪,分别去抓住上升器上面的三个对接杆,然后抓紧抱拢,使两器紧紧连接在一起,这样的对接方式,可以避免对撞时将上升器推开,这与我国已经采用的对撞式撞接是不同的。
裴主任表示对于这次交会对接十分有信心。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还会密切跟踪航天器的状态,对轨道反复进行精确的计算,设计控制的参数,使得每一次控制都是精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