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松:现在是云定义一切的时候

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松(持话筒)介绍云计算相关情况。来源:时代财经

以下为时代财经根据采访内容整理而成:

现在是云定义一切的时候

问:怎样理解云智能向下定义芯片?

刘松:云计算厂商规模已经达到上百万台,需要考虑整个机房的经济性,一方面是机房的效率;另一方面是计算架构。我们现在意识到云计算场景中,再以服务器为单元,就会出现瓶颈。

例如神龙服务器,是把硬件的极致能力和云计算的虚拟化能力二合一,变成比原来物理机性能更强更灵活的状态。现在所有厂商不仅自研光纤交换机,还要自研服务器组合设计,包括下一代的云计算中心都是用新的架构,尽量把CPU、存储、带宽都放在一起。

现在由于云、人工智能场景已经变成了前瞻性技术需求,它会反过来要求数据中心这么做,所以现在是云定义数据中心,再向下定义硬件。超级场景可能是双11、城市大脑,可能是工业互联网,未来会是软件、算法向下定义芯片、硬件、机房,现在是云定义一切的时候。

问:甲骨文曾经表示云计算会让中小企业数据碎片化,而用数据库的方式更好,您怎么看?

刘松:2012年,Oracle推出一体机作为对云计算这一趋势的回应。而买一体机做云正是典型的数据库思维。

中小企业用云计算真正的意义是让上下游企业交互更容易。因为任何一个中小企业,80%能力是对外。所以上云本质上是上广场,而用数据库是回到自己的后院,是完全不同的思路。

为什么传统IOE厂商与互联网公司做云本质技术上就有很大差别?以前互联网只有几十万台机器,底层以分布式结构为主,强调以数据为中心的商业驱动模式。而传统的IT厂商到今天为止,无论是IBM还是Oracle,都没有把互联网当回事。IT技术的人和DT技术的看技术,有本质的差别,是思维范式的差别。

2012年的时候,我在Oracle是一个另类,我说Oracle做的事已经落后于时代。我离开时跟老板说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如果我现在不去一个云计算的公司,说明我不是一个专业人士。

云计算市场大小,与IT市场无关

问:和亚马逊、谷歌以及微软等海外厂商比,阿里云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刘松:美国几个公司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它们在全球布局的时候要比我们容易得多。全球的云市场,中国占比大概不到10%。我们虽然是全球第三名,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市场足够大。

美国和中国是全球唯二两个数字经济的超级国家,也孕育了两个最大的云计算市场。云计算市场本身的大小,并不与IT市场多大有关。与日本、德国相比,中国IT市场绝对没有这么大,但由于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和美国一致,所以今天全中国买的服务器里面,硬件中有超过40%是互联网需求。

从产品服务能力和产品丰富度上来看,阿里仅次于亚马逊,高于微软和谷歌,谷歌公司虽然技术很强,但是2B2G业务也不强。我们在技术上跟亚马逊同代,但略有滞后。

优势方面,我们的产品丰富度、解决方案,跟亚马逊比,有点像黑五和天猫的区别。中国做解决方案、产品细腻度更高,而亚马逊比较高冷,只为技术人服务。阿里要考虑商业客户、数字转型客户的需求,所以我们的模式很容易复制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我认为云也有一定的文化和体制敏感性,如果阿里云是一家美国公司,我们现在的市场可能要多3-4倍。

问:如果与中国市场的华为、腾讯等其他公司比呢?

刘松:阿里有三个独特优势:一是技术加持,从飞天自研核心技术、一朵云到现在的达摩院,底座非常稳,而国内很多其他的云计算公司用的是开源技术;第二是大规模运维能力,阿里做云比较早,它的运维体系已经空前成熟;还有大规模运营能力,传统IT公司很难掌握,你到阿里云官网上很容易买到一个产品,配置好了,就能够用,就像一个大的淘宝天猫平台,这需要多年积累。

大规模运维和大规模运营是硬件厂商来转身做云计算的两大瓶颈。一些公司原来只卖硬件,自己没有运维过一个像阿里这样庞大的电商经济体,怎么会有大规模的运维能力。

长远来看,能做好云计算一定要有整体互联网思维,有平台化运营能力,还要不断做持续的研发。当然,我们现在还有难题,就是对于垂直行业的理解,这也是数字化转型中政府和企业的问题。

混合云是冰水混合物

问:中小企业市场更需要什么样的解决方案?通用还是定制化?

刘松:我们是80%通用性需求,加上20%的定制。从复杂度来看,应用越复杂,定制的程度越高。

我们把定制化的东西,尽量交给服务合作伙伴。例如工业互联网领域我们搭了一个平台,但我们并不了解纺织、消费电子行业,往往有一百人左右小团队在云端服务几百家企业,这是一个典型的场景。

SaaS化后,原来他们装服务器要半年时间,现在在云端只要几天。定制能力在云端配置后,可以突破物理和时间边界,因为在云端服务几百家智能工厂时,只需要拉跟线上来,就可以24小时远程服务上百家企业,实现IT线上化。

问:市场上有观点认为, AI独角兽会不断挤压市场空间,从PaaS层分走一部分AI能力。您怎么看?

刘松: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AI技术的本质,二是规模。AI本身作为一种技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托云服务或与硬件叠加,才拥有大规模变现能力,所以AI独角兽永远不可能成为千亿市值公司。

我们现在缺的是把AI用好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如果一个AI独角兽不仅有算法,在某一个垂直领域也有专精,并且有应用场景,就有可能长大。云智能和AI做云服务密不可分。例如商汤就是阿里很重要的合作伙伴。如果你只有算法,没有云计算平台的能力,怎么处理大规模人工智能场景?

问:很多人说混合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您还是倾向于做通用性技术?

刘松:混合云可以说是未来十年长期的混合状态。因为大的银行、航空公司过去二三十年大的机房还在,还有大量IBMOracle的机器,大量ERP系统,例如登记系统,中国的空管系统也还停留在80年代。

混合云其实是大规模公有云的互联网化服务,在和IT世界打通过程中长期并存的冰水混合物状态,所以它不能算一个趋势。我觉得混合云,10年、15年、20年都将长期存在,例如你要考虑工厂的安全性,以及金融行业专门的合规要求。

混合云的确是常态,但这个常态是在新兴世界和原有世界之间架设桥梁的混合状态。

问:阿里云瞄准什么样的新世界?

刘松:我们自己也提供混合云的解决方案。我们不反对混合云,我们必须跟现有世界有长期稳定、相融的连接。